有鑑於澎 ㄙㄞ ㄙㄞ 大將軍下令

目前存糧統計

1.羊肉爐一包

2.排骨兩支

3.高山高麗菜一顆

4.雞蛋十一顆

5.餅乾兩包+金門名產一包

6.水果茶一罐+印度紅茶一盒

7.木瓜一顆

8.米一包

chingwen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跟學長說日食的活動

http://star.phys.ntu.edu.tw/astronomy.php

接著聊聊msn發現學長有女朋友嚕

是當年社團的美教系學姊

據說已經相處一年多嚕

熱騰騰的消息

先跟阿獅分享

chingwen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食:

1.零食(阿獅準備)

2.牙刷 牙膏 牙籤 牙線

 

衣:

1.短袖

2.長褲

3.薄外套

4.太陽眼鏡 帽子 防曬油

 

1.登山鞋:旅行必備的鞋款

2.涼鞋:預防登山鞋溼掉

 

觀察日食器材:

01.錄音筆

02.相機

03.攝影機

04.速寫本

05.太陽濾鏡 自製相機的濾鏡

06.腳架  快門線   記憶卡   塑膠袋(防止儀器風吹日曬)

07.雙筒望遠鏡

08.手電筒

09.紀錄紙

 

 

藥妝品:

1.腸胃藥

2.防止生理痛的藥

3.感冒藥

4.防曬

5.鎮痛解熱的藥物

6.蚊蟲咬傷藥

 

預計購物:

1.水磁場

 

攝影摘要:

日全食的拍攝內容:

由於直焦法是拍攝日食最常用的方法,因此以此法為例來具體談談在日食不同階段我們應該拍什麼及如何拍。20~30分鐘前先試拍取得較佳的曝光值

1
、在全食前的偏食階段,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調焦。由於陽光太強,在回放時液晶屏可能看不清,因此應提前準備寬大且不透光的外套將自己的頭和相機都罩在下面,這樣才能比較舒服的查看圖像。

2
、在食既時,主要的拍攝目標是貝利珠。在食既前15秒到1分鐘摘掉濾光片是合適!這時最好使用相機的普通連拍功能(高速連拍則大可不必,貝利珠變化還沒那麼快,而且此模式會很快將相機內存充滿)。包圍曝光,能上下各包1/3或2/3最佳

附帶一提,拍攝貝利珠時,就已經可以同時拍下色球層和日珥了。

3
、全食階段的主要拍攝目標有三個,一是日珥,二是日冕的內冕,三是日冕的外冕。其中內冕亮如滿月,外冕則要暗上將近100倍,而日珥比內冕還要亮一些。不過實際拍攝時並不需要嚴格遵照這個曝光表,曝光值增加一些或者減少一些都能獲得很好的效果。另外,由於外冕延伸的範圍可能大大超過一個太陽直徑,為了盡可能多的拍全日冕,應盡量保證太陽在畫面的正中央,並且及時調整相機的角度令日冕的長軸位於畫面的對角線上。

全食時還有一個好玩項目就是拍攝月面的地球照,如果我們比較大的延長曝光時間,就能拍到月球暗面的細節。根據經驗,f/8的器材下,ISO 16001/3秒曝光可以拍到很充分的地球照,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靈活設置曝光參數。




特別提醒:
1
、千萬不要用肉眼或任何光學設備(如望遠鏡等)直視太陽!
2
、不能用相機直接拍攝(必須加有專用濾光鏡),以防損傷燒壞相機。

 

 

 

 

日食還可以觀察:

影帶的觀測
在全食之前或之後的一二分鐘,有時我們可能在地面上(或潔白的牆上)見到一些暗淡的影帶,像波浪般移動。這些影帶各闊25厘米,相距525厘米,移動的速度可達每秒1.53米,而移動的方向則視乎觀測者在食帶內的位置,與及是否在全食之前或之後觀看。這些影帶的成因,與及不同的移動方向,仍未有一個被一致公認的解釋,所以每次的日全食,都有不少的天文同好,在全食帶的沿線分別進行觀測,將結果彙集給予科學家來分析。

  觀測影帶,最好是選擇一些斜坡,而觀測者可以從斜坡俯瞰一片廣闊的平地,避免選擇近海邊的地點。觀測時,可在地上放置一張白紙或白布,令影帶更明顯,記錄影帶出現的時間,移動的方向與及速度等。如果是一小組人,最好能分散在幾個不同的地點觀測,然後比較大家的結果。


月影的觀測

  當全食的時刻愈來愈接近時,月球的陰影從西邊的天空徐徐而來,如夜幕低垂,從天而降(如有薄雲,更為明顯),其景況就好像暴風雨來臨前夕一樣,令人驚心動魄。

  月影的形態變化很大,視乎大氣的情況,與及觀測者在食帶中心線的位置。

  觀測月影,最好選擇在高山之上,以能俯瞰四周的地平線為佳,並記錄下列的現象:

1.在全食前的甚麼時刻可看見月影出現?

2.
什麼方向見到月影?

3.
同附近未有受月影遮蓋的天空比較,月影的暗黑程度,形態和顏色是怎麼樣?

4.
月影何時消失?消失的情況是怎樣?

5.
觀測時的天氣情況。(包括:有雲的天空佔全天的比例,雲的移動方向,雲的種類,雲的顏色與及天空的顏色等)。

  要是你有繪畫的興趣,亦可將所見情況用顏色筆繪下來。


全食時暗黑度的測定
  全食時天空變得昏暗,較光亮的恆星和行星紛紛出現。但是每一次全食,其暗黑的程度都有不同,可用肉眼來測定能見最暗的星是多少等。不過每一個人對黑暗的適應程度都有不同,因而觀測的結果亦比較主觀,所以最好還是用攝影方法(下一章會談到)
  另一個可行的觀測方法就是「文字可閱讀度」。用一張白紙,上面寫上了五行字句,字體的大小不一,第一行字體約高9毫米,第二行5毫米,第三行3毫米,第四行2.5毫米,第五行2毫米。觀測時,將寫上字句的白紙放在離觀測者一米遠的位置,如果第五行的字句仍然可讀,將咭紙再放後一米遠,如此類推。


全食時消光觀測

  全食愈來愈迫近時,大地四週慢慢地佈上黃昏的光彩,全食到時,光彩慢慢消失。究竟消光的情況和平日黃昏所見的是否一樣呢?

  先預備一些紅、橙、黃、綠、藍,紫、黑和白等彩色紙張(大小約20X20厘米)。在日食前幾天的黃昏先作幾次的練習,把色紙放在幾米遠的地方進行觀察,記下那種顏色隨著夜幕的降臨最先消失?那種顏色最後才看不見?全食時,再把這種觀察重覆一遍,看看全食時的消光過程和平日黃昏有什麼不同?


日冕的觀測

  平日難得一見的日冕,只有在全食時才露出其柔和的面貌來,而每次全食時所見的形狀,大小和結構都有不同。在黑子活動盛期時,其形狀大約呈圓盤形,黑子活動衰期時,其形狀則不大規則,且沿赤道區可見射光 ( STREAMER ),在兩極附近地區更可見一些呈扇形結構物。

  觀測時,可以預先估計日冕的伸展程度,並利用繪圖方法,將其結構和伸展闊度的變化記錄下來。


氣象變化觀測

  全食時,陽光突然消失,氣溫迅速下降,氣壓和風向都改變。觀測時,可利用溫度計、氣壓計、風速風向計等簡單儀器,記錄在日全食過程中所引起的溫度、氣壓、風向風速和濕度等的變化情況。


自然界生態的觀測

  全食來臨時,白晝瞬間變為黑夜,這樣突然而來的巨大轉變,對自然界的生物是有一定的影響。

  試觀察烏類、昆蟲,家禽和家畜等是否有任何異常的表現,植物的花和葉之形態是否有任何改變呢?


其它的觀測項目

  日全食時,除了上列的觀測項目外,還可以利用這珍貴的時刻,進行彗星,內行星和小行星的搜索,水星的觀測及近日彗星的觀測(如果適逢有這樣機會)等等。

 

 

資料來源:

1.http://www.pctartarus.com/?dp-bbsthread-1140.html

2.http://www.hkastroforum.net/viewtopic.php?t=1144

chingwen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獅仔:

我又找到了目標

感謝阿獅的大力相挺

現在正在看影片學羽球

從挑羽球 選球鞋 球衣到開始發球

嘻嘻  有熱血喔

                              努力學羽球的 山豬

chingwen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獅仔:

這個禮拜和同事一起出去旅行

雖然地點很讚 同事人也不錯

但是好希望同遊的人有你

賞鳥 看星星 認植物  聞花香......

如果相同的旅程再來一次 你一定會是我的第一人選

有點像是以前在台東 衝往南橫的感覺

好累  不過會上癮的

嘻嘻   我有買水蜜桃水果茶喔

聽說加上紅茶與水果丁味道很讚

我可以提供來自印度的紅茶  山豬妹越來越會切水果丁了

有沒有想要流口水的感覺呀

                                                         旅行完又有點失落的 山豬

chingwen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